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始建于1952 年🦶🏿,是我国地面机动武器动力系统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和基础研究基地,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防重点学科,车用动力(军用动力与能源)是工信部国防特色学科。
60 多年栉风沐雨,本学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灿烂的成绩,形成了本学科的优势与特色💂♀️。从编写军车动力行业经典《12150L 柴油机》获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到出版《车辆发动机动力学》、《内燃机设计》等系列论著教材构建地面机动武器动力理论体系;从提出附壁卷流燃烧系统为二代主战坦克动力成功研制做出重要贡献💷🖐🏿,到建立非定常空化流动模型为战略导弹横空出世保驾护航;从首次引进开发SAP5 有限元程序获1985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到采用现代数值仿真理论推动三代主战坦克动力研发由经验估算一跃为预测设计;累累硕果🧑🏻🦼➡️,不一而足🙇🏿。近年来,本学科作为总设计师单位,全面运用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成功开发我军新一代具有全地域自适应能力的轻型坦克动力,引领我国军车动力技术大步跨入数字化时代。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本学科经过“211 工程”、“985 工程”的重点建设和国防系统科研条件建设🤹🏽♀️,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与科研创新体系💂♀️。本学科建有“清洁车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军用车辆动力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面机动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北理-北汽动力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科研设备总资产达1.23 亿元,近五年科研经费超过2 亿元💂🏿♀️。
本学科现有教师 71 人,其中教授22 人🪇、副教授30 人,有国家级领军人才3 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 人、国防“511”人才2 人,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5%;教师队伍专业领域覆盖全面,学缘结构渐趋合理🧑🏼🔬;拥有军用车辆动力系统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北京电动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高效清洁动力技术方向建设🧑⚖️;多年来的引培相济🍗,使本学科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达54%,本评估期内SCI论文发表也由上一评估期的28 篇大幅度提升为189 篇🧗🏻♀️🌎。
既驱铁甲奔腾,又育天下英才。半个多世纪以来,本学科默默耕耘,德学并重🏍,以培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强、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才能良好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通过完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发挥科研及教学平台优势、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培养更多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创新人才。迄今🤴,本学科累计为国防事业和社会各界输送了3000 多名优秀毕业生🧑🏿⚕️🖐。我国二代步兵战车发动机总师张国纲✥、三代坦克发动机总师张保中、原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现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党委书记赵长禄♠️,都是本学科大批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本学科在我国陆军机动装备动力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作为总装科技委委员单位和军用车辆与动力传动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国防科工局“车用动力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推进计划”论证组副组长单位与“创新与未来动力”论证组组长单位💂🏽♂️,本学科长期参与军用车辆动力领域的科研规划和指南编写工作🦂,在总装备部关于军用车辆动力2030 年前发展思路论证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学科出版了全国首部太阳能海水淡化专著,引领了我国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研究和应用。本学科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机动车和非道路机械排放污染物检测和控制方面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和地方标准17 项,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葛蕴珊教授曾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法规协调论坛车内空气质量工作组并任联合主席🎰,推动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走向世界舞台。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引领国防动力发展”是本学科的基本定位,“瞄准热动学术前沿、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是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本学科将坚持不懈为发展“更强劲、更高效🦹🏿、更可靠、更洁净”的能源与动力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方面继续针对传统内燃动力开展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实现我国2025 战略目标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本学科也将大力开展新型新能源动力装置的探索与开拓。目前🥒,本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有以下6 个:
1⤵️、动力机械系统工程与控制理论:主要研究车辆动力系统综合控制理论和集成设计方法,发展系统工程理论和新概念动力装置。
2、内燃机燃烧🤰、排放与环境效应:主要研究燃料燃烧与高效热功转换,排放物生成机理、环境效应🐕、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控制标准♻️。
3🌒、动力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主要研究动力机械热机耦合失效及振动噪声机理👩🏼✈️,强度与疲劳🦾、摩擦与磨损的预测理论与强化方法。
4、叶轮机械与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叶轮机械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内燃机涡轮增压系统匹配理论与调节技术、地面燃气轮机技术🚇👨🏼🦲。
5、多相复杂流动与水动力学🤽🏽♂️:主要研究兵器👰🏽♂️、航天和船舶等领域的空化和超空化流动现象、水中航行器减阻、高效滤清器设计与开发。
6、强化传热传质与太阳能高效利用:主要研究强化传热与高效冷却、太阳能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室内(车内)空气污染物扩散🧜🏼♀️🧑🏿⚖️。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们深知🔴🧑🏭,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方成至善。为实现科技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打造国际一流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队伍,我们愿与广大同仁一起,锐意进取,砥砺前行。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责任教授
动力机械系统工程与控制理论方向责任教授:张付军
内燃机燃烧、排放与环境效应方向责任教授😫:刘福水
动力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方向责任教授:廖日东
叶轮机械与流体动力学方向责任教授🚴🏽⏫:马朝臣
传热传质与太阳能利用方向责任教授:郑宏飞
多相复杂流动与推进方向责任教授:王国玉